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给“祥林嫂”的道歉

都说读书明智读书明理,便不是说为了考试的“功利”读书,想起自己也很久没有“非功利”读过书了,于是便想着找些“短小精悍”之物读一读罢,权当成全了自己的“非功利”之心。

于是拿起了鲁迅先生的彷徨,这书自是切题,活到这把年纪,除了些许文凭,竟是什么都没有活明白,工作了几年竟连当初写了几万字的论文也记不大清几个字了,自是彷徨。开篇祝福甚有意义,给自己也给祥林嫂与阿毛,看罢久久不能平复。

都说鲁迅先生之神,神在文笔犀利力透纸背,不仅写人也写自己,仿佛一面镜子,把所有的丑恶与麻木全部照显出来。“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在没有开口的必要了。”这简直将我羞臊至极,仿佛扒光了衣服摊开在阳光下挖出身上的蛆虫,把心底自诩掩饰完美的心思掀开来:那些“置身事外”、“讳莫如深”、“让子弹飞一会儿”的“人间清醒”,不过都是这样的“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于是忽然想起了上学时学这课文时的那些似懂非懂,我竟回忆起当初还用“祥林嫂”来回怼过唠叨我的人,具体是谁我记不大清了,大约不过是我妈我爸罢了,现在想来羞愧难当,就如同第一次知道粗口是什么意思时般的面红耳赤起来。下一秒我便是想着去真诚道个歉,但是与谁道歉也不知道了,怕是当时被说的人也完全忘记了。可我总是觉得难受与羞愧,仿佛总是有个人在我似的,我想这大约就是鲁迅先生的神处了,我便是总觉得他在看我,看我“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我)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都说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这祝福也就是我的镜子,我当下竟不知道这歉意该往何处去,只能动笔写下提醒自己,不敢说笑仿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但我大抵是做到了一半——“弃医”了。但这后半“从文”的觉醒,不知道我何时能到达,但愿不似达克效应一般,攀爬至愚人之巅,而后“一览众山小”。

今天看到新闻,阿富汗教育部禁止12岁以上的女学生在公共场合唱歌,而年龄12岁以上的女学生只能在“100%女性参与”的活动中唱歌。女性的悲剧看来在这个世界上远远没有消逝,我竟然有些慌张,我竟不知道我该做什么表情,我怕抬头又看到自己那眼泪下的纷纷评论,也怕自己真的没有开口的必要了。我也只能将这歉意融进这字里,流淌不知何处,望有人能将这歉意像镜子一般拾起擦一擦照一照,便是当下我能做的最多了。

这社会虽已进入新时代,但也不该舒适地熟睡,这温室中的彷徨使我惊醒;我虽自有无端的歉意与悲哀,也希望我并不愤懑,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没有见识过苦难,便算不得有见识。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大前端WP主题 更专业 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