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改变命运,很多人有自己的看法: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命运,高考改变命运……
其实,“改变命运”是个不太好的说法。就等于将命运看做是一列火车,正在朝着一个你不太满意的方向前进,你要用各种方法让这列火车改变既定的路程,让它符合自己的需要。这种改变有两个特点,一是力量必须很强大,因为要跟命运,或者说是决定命运的某种力量抗争;二是几乎是一次性的。因为已经改过来,再改过去,岂不回到了原地。
但是,命运本来就是未定的东西,怎么谈得上改变呢。就好像我们在画一幅画一样,如果还没有动笔,或是刚刚动笔,哪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如果已经画了一大半了,但却不满意,那也不可能去改变已经画好的,只能顺着已经画好的部分,再认真构思和经营剩下的那部分。
所以,未定的东西,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塑造。就好像佛教所说的因果一样,今天你种下什么,明天就收获什么。所有的果都有因,所有的因也一定会转化为果。按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有人说,靠,这又是心灵鸡汤。我这么努力赚钱,也还没成为富翁。我这么努力工作,也没升职。这不是每一步都不算数吗?
是的,你没有成为富翁,也没有升职,但是,这只能说你没有达成愿望,不代表你所做的都没有结果。只是这个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但这个结果,无论你喜欢喜欢,一定是在某个情境下,因你自己的既有,由你自己的努力而产生出的。
更重要的是,结果不止你看到的那一个。你努力了,除了“没有挣钱”这一个结果。你在努力当中所得到的经验,所结识的朋友,所了解的知识,都是结果。而这些结果,又是下一个结果的“因”。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一条循环不断的链条,因此,我们要在意每一次的行为,却不能太在意每一次的成败。
相信做对了某件事就可以“改变命运”,根本上是一种迷信。认为命运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等着人来改变。
命运是流动的,人是在每一天都会塑造自己今后的命运,因此,要认真地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按佛教的说法,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荀子则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事事都要用心。
事事用心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否一定能达成你的愿望呢?还是不一定。佛教徒总有成佛的愿望,但不一定人人成佛。孔子的学生也都以孔子为榜样,但他们也知道这只是一个永远的心愿。不以达成愿望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把心意停留在手头的事情上,宁静和快乐也许就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