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露水的世

这几天听王德峰谈命理的讲座,不以为然。我一直认为,孔子所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谓“知命”,绝不是占卜算命,而是“知己”,就是清楚地了解知道自己在这一生中禀赋和责任,并且义无反顾地去实践它。
对古代儒生而言,算命风水之类属于“不足道”的职业,而现代人,却以此为传统的正宗,反而忽略了儒学的实践,也是一种买椟还珠。
天冷的时候,起得早的话,会看到衰草上的露珠,也会看到阳光下露珠的消失。读日本人的俳句,记忆最深的是——“露水的世啊,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最有趣的是“虽然是”,因为是个转折,似乎想要告诉读诗的人什么,但又终究没有说。
以前读《论语》,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心里不禁一动。似乎看得见孔子在河边伫立叹息。但他也没有再接着说什么,只是陈述了一个“江流”的事实。不过,不说,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说出。“逝者”是曾经存在但最终消失的一切,但它并不是柔弱如露水,而是像永远奔流的江水一般壮阔而充满力量。这其实是孔子的威严所在,是一个儒者在面对时间时的尊严。对于所有人来说,时间是不可抵抗的,如同漫过脚面的洪水,迟早会漫过头顶;但夫子却能以同样强大的力量面对它,而这力量就来自于对时间——人世短暂——的超越。
河水或疾或缓,但“不舍昼夜”。白天,浑浊的江水向东而去,浩浩汤汤,泥沙俱下,自有一种壮阔之美。夜晚,隐隐听见江流的声音,想象在黑暗中依旧存在的江水,将灯光微弱的航船向远处送去,神秘而又不可阻挡。我想,夫子在这一刻,不仅是在慨叹时间,甚至也是在慨叹命运。命运让他颠沛流离,不停寻找可以施展才华的国家,却又总是失望,但是,命运也选择了他成为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至圣先师。
人最切身的痛苦,还不是生命的短暂,而是命运的无常。想当年,老蒋从国人领袖到偏安一岛,从巅峰到谷底,也不过四年时间。至于普通人的无常就更多了,买了一支股票跌了是无常,突然生病住院也是无常,前几天听说一位熟人刚刚才五十岁便突然过世了更是无常。无常的意思就是任何东西都有变化的时候,甚至变成自己的反面,爱会变成恨,生也会变成死。而所谓的命运,应该就是人生中不受自己控制的那一步。只是,我们都信了企业培训师的高论,还以为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因此从书店里堆积成山的人生指南中挑选名气最大的那本,奉若宝典,其实,根本不可能从中得到真正的教益。
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是孔子的教导。孔子也重视命运,但他不是要掌控命运,而要“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人与命运的关系非主即奴,不是做命运的主人,就是做命运的奴仆。其实,命运与人是“一体”的,人的命运是在身内而不在身外,或者说得直接点,命运就是你自己。因此,所谓的“知命”,也绝不是去学占卜学算命,而是“知己”,就是清楚地了解知道我自己在这一生中禀赋和责任,并且义无反顾地去实践。孔子就是那样,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内心的仁爱,“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差点死了也不停止脚步
这才是一个人该有的样子。既不是每天栖栖遑遑地为金钱奔波,也不是绞尽脑汁去盘算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生命何其宝贵,正是要用来成就自己的德性。拯救世界的事情可以交给蝙蝠侠,但成就自我这事,却只能自己来完成。人一辈子,应该就自己能做和愿做的一两件事,老老实实、自自在在地做下去。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守住这个命就有了自己的尊严。“露水的世”也就得以永恒。就好像过去的生活中有很多做了一辈子手工活的师傅,剃头的、磨刀的、做包子的,手艺好,人品好,都像君子。可惜,现在少了,没了。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大前端WP主题 更专业 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