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才吃饱没多久,肚子却又开始饿,其实是大脑被所谓的假空腹感欺骗;图为情境照。
明明才吃饱没多久,肚子却又开始饿,想找东西吃。医师表示,这都是大脑被所谓的「假空腹感」欺骗在作祟,事实上已经吃饱,同时分析这种假象空腹感的产生,除了摄取过多高升糖食物,还有其他4种主因,提醒民众调整饮食习惯、适时排解压力,便能达到身心健康及预防过度进食。
好日子诊所医师李文祺在脸书粉专「好日子诊所」发文分享,当民众享用美食佳餚,摄取高升糖食物后,血糖会快速上升,促使胰脏分泌胰岛素,因而造成胰岛素过高产生低血糖;此时大脑的饥饿中枢会发出讯号刺激食慾,进而产生想吃东西的感觉,让血糖恢复以维护身体正常运作。
假象空腹感的产生除了摄取过多的高升糖食物外,李文祺提到,还有几个主因:
自主神经失衡
正常情况下,当自己吃饱后,会刺激副交感神经,此时会有吃饱的指令回馈到大脑,使自己不会过度进食;一旦自主神经失衡,即使已摄取大量食物,当交感神经兴奋度大于副交感神经,大脑无法接收到吃饱的讯息,会使自己大吃特吃,进而产生暴食情形。
压力过大
家庭、经济、工作、感情等压力过盛会让大脑让产生类生长激素,它会造成假象空腹感,进而使自己过度饮食。
睡眠不足
日夜颠倒、长期熬夜等睡眠不足会造成自主神经失衡,导致荷尔蒙失调,使自己较容易感受到空腹感,进而摄取过多高升糖、高卡路里食物。
口渴
一般来说,当体内非常缺乏能量如一整天未正常进食或水分时,饥饿会驱使自己找食物吃、口渴会让自己找水喝;在平常时,当摄取较少水分,往往会把身体缺水的信号错误解读成饥饿,反而多吃了许多饼乾或零食。下次当进食过后,依然感觉到饥饿,可以先试着喝一杯水,或许就能解除饥饿感且不会摄取过多不必要的热量。
李文祺也提醒民众,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搭配正确饮食观念及适当运动,才是健康减重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