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笋的外型呈弯曲牛角状,个头较小且颜色偏黄,纤维较细嫩,口味鲜甜,适合用来作凉拌料理。(资料照,记者李容萍摄)
为什么我吃的竹笋都苦苦的?农粮署在脸书粉专「鲜享农YA – 农粮署」解释,是因为竹笋尖端见光后产生草酸,并提供看笋尖、笋身、切面颜色等方法,来挑选不苦的竹笋,同时也提到,在料理前先汆烫过也可以有效去除苦味。
农粮署表示,竹笋富含膳食纤维、酪胺酸、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在炎炎夏日里,竹笋的甜味能让人食慾大增。
农粮署提到,竹笋会有苦味是因为,冒出土壤见光后的竹笋尖端会变成绿色,产生一种称为「出青」的现象,出青的竹笋会产生草酸,所以才会带有苦味。
若不想吃到有苦味的笋子,农粮署说,如何挑选及烹煮过程很重要。竹笋要避免挑选乾裂或纤维过粗,选择尖端尚未转成青色、笋壳包覆完整、底部肥大且纤维摸起来较细、切面呈自然白色、有满满笋香味的竹笋,才是品质比较好的;农粮署提及,绿竹笋及乌壳绿竹笋要挑选弯曲笋身的,麻竹笋及桂竹笋则要挑选直立的。
许多人常会搞混绿竹笋及麻竹笋,农粮署解释,绿竹笋的外型呈弯曲牛角状,个头较小且颜色偏黄,纤维较细嫩,口味鲜甜,适合用来作凉拌料理;麻竹笋外观则是圆锥笔直、个头大,颜色呈现淡黄绿色,纤维虽然比较粗,但笋味浓厚,适合用来煮汤及做热炒料理。
农粮署建议,烹煮前先将竹笋去壳汆烫,冷水下锅煮至水滚,再换水煮约30分钟至熟透,就能有效去除苦味,另外也提醒,若竹笋买回家后没有要立即食用,可以先将竹笋煮熟后放凉装进密封袋,在冷藏或冷冻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