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指出,在减重的过程,增加阻力运动,可以维持肌肉量并增加肌力;图为情境照。
许多BMI约22左右的女性,做了身体组成检查后,意外发现体脂率居然过高,甚至高达40%以上,嘉义基督教医院家医科医师安欣瑜指出,比起过重或肥胖的人,体重在标準值的女性反覆节食后,更容易减到肌肉,复胖时脂肪却增加的比较多,最后变成外观标準但体脂肪极高的泡芙人,她建议可以从增加阻力运动、摄取充足蛋白质等,来维持肌肉,减掉脂肪。
安欣瑜在脸书专页「安欣瑜医师」发文分享,这些个案通常对自我要求很高,一旦发现自己体重上升,立即节食减重,导致复胖时,回复的体重中大部分为脂肪,人体由脂肪组织及非脂肪组织组成。非脂肪组织包括骨骼、水、肌肉、身体器官和其他组织。2017年的1篇回顾性文章提到,体重正常的人透过低热量饮食减重时,减去的重量中,可能高达35%是非脂肪组织。
安欣瑜表示,无论是体重正常、重过或肥胖的人,透过低热量饮食减重都非常容易减掉非脂肪组织。在减重的过程该如何预防非脂肪组织的流失呢?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低热量饮食过程中要搭配:
●阻力运动:可以维持肌肉量并增加肌力。
●充足的蛋白质:增加饱足感,维持肌肉量(但无法增加肌力),减重后有助于维持体重。
安欣瑜说明,另外1篇文章提到每公斤1.2-1.6克的蛋白质才算充足,久坐不动人达标即可,有运动的人可以更多,平均分配于一整天,每餐约25-30克蛋白质为佳,比如说早餐蛋白质不足、晚餐吃大量蛋白,仍较容易流失肌肉。
●其他:维他命D可增加肌力,但无法增加肌肉量;鱼油可增加肌肉量、肌力及体能表现;亮胺酸的代谢产物,可增加肌力及肌肉量。
安欣瑜说明,肌肉在25岁达到人生高峰后,会逐年下降,40岁后,以「10年减少8%」的速度流失,随着年纪增加,流失越来越快,最后变成肌少症,甚至衰弱症。肌少症不仅会降低免疫功能,更是会大幅降低生活品质。肌少症的诊断中除了肌肉量外,肌力及体能表现亦非常重要。然而,许多女性为了减重反复节食的状况下,减少了肌肉量和肌力,无疑提升肌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