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表示,嫩豆腐是以豆浆加上氯化镁或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製成,而製作时的加压压力较小,加压时间较短,且水含量较高,因此口感较为软嫩。
豆腐种类众多,料理方式也各有不同,如臭豆腐、嫩豆腐以及鹹酥鸡摊贩中的百页豆腐等,每一种吃起来都别具风味,但这些豆腐又是怎么被製作出来的?农委会在脸书粉专「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发文分享,5种常见豆腐的製程与介绍。
农委会指出,豆腐主要原料为大豆,可研磨过滤,煮沸成豆浆,也可去脂蛋白,凝集成大豆分离蛋白,并加入石膏粉、盐滷、葡萄糖酸内酯或是鸡蛋、沙拉油,製作成不同种类的豆腐,常见有这5种:
芙蓉豆腐:主要的原料以鸡蛋为主,部分会添加豆浆,也有不添加的,广义上也是鸡蛋豆腐的一种,但比较算是蛋製品。
鸡蛋豆腐:製作过程近似于嫩豆腐,差别在于原料中含有鸡蛋,因此也有鸡蛋的风味与淡黄色的色调,部分商品令也加入酱油、味醂、昆布膏汤等成分调味。
百页豆腐:传统的百页豆腐又称千张豆腐,是透过豆皮一层层压製而成,但目前市售常见的百页豆腐则多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再添加修饰澱粉及大量沙拉油等,经过蒸煮塑形而成的加工食品。
嫩豆腐:豆浆以氯化镁或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以葡萄糖酸内酯居多),此种凝固方式较为缓慢,製作时的加压压力较小,加压时间较短,且水含量较高,因此口感较为软嫩。
板豆腐:属于传统豆腐的一种,以盐滷或硫酸钙(食用石膏)作为凝固剂,传统会以框架製模与压製,将水分压出,水分压出的状态决定板豆腐的口感较硬,压出水分甚多可做为豆干,在营养价值上,因为多数使用硫酸钙,所以钙含量远高于嫩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