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提醒,夏季湿气加重,容易食慾不佳,饮食应以「健脾祛溼」为原则。粽子的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但多食易消化不良;图为情境照。
农曆5月初夏,俗称毒月,其中有9天会伤身损气耗精,就是所谓「9毒日」,而今(3日)端午节正是9毒日之首。乐生疗养院中医科医师陈耑至表示,此值高温湿热、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若不及时保养,容易出现头晕心烦、食慾不振、四肢沉重等现象。透过端午习俗可以养生防疾。
陈耑至说,《黄帝内经》有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是指端午期间因白日变长,故应晚些入睡、早上早起,因此建议民众夜卧早起,以养阳气,晚10早6、睡足8小时,再精力旺盛地展开一天活动。如果能加强运动,像是划龙舟,更可调节血气,以防因天气闷热,气血运行不顺所造成的烦躁郁结、心悸胸闷。
陈耑至指出,中药材的雄黄、菖蒲和艾草具有避毒祛邪之效。由于炎热盛夏,病菌易增生,雄黄性辛温,有解毒杀虫功效,在中医典籍记载用于蛇虫咬伤的外敷药及虫积腹痛的杀虫药,因雄黄具毒性,所以不适合内服或饮酒。
至于菖蒲和艾草,陈耑至说,《神农本草经》提到「菖蒲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而《本草纲目》以「温中,逐冷,除湿」形容艾草的药性和功效,因此菖蒲和艾草都能改善瘴疠之气造成的病症。
菖蒲的叶片外形似剑,象徵斩除不祥的宝剑,艾草茎叶的特殊香气具驱除蚊虫的功效,适合端午时节悬挂。(资料照,)
另外,菖蒲的叶片外形似剑,象徵斩除不祥的宝剑,艾草茎叶的特殊香气具驱除蚊虫的功效,适合端午时节悬挂。端午香包内含驱蚊虫、除湿、避邪的药材,如藿香、佩兰、薄荷等,都可达到防病强身、驱虫避邪的作用。
陈耑至也提醒,由于夏季湿气加重,容易食慾不佳,饮食应以「健脾祛溼」为原则。粽子的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但多食易消化不良,造成胀气、打嗝、呃酸、胃痛等。
陈耑至建议,餐后可搭配如山楂、陈皮、茯苓、麦芽或荷叶等煮成的茶饮,加上穴位按摩(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或导引(健胃功、八段锦、太极拳等),都可助肠胃蠕动,去油解腻,缓解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