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提醒,足够的碳水是帮助肌肉在训练后修复的关键,如果运动后完全不摄取碳水,肝醣无法被补充外,吃下去的蛋白质几乎会被直接当成热量烧掉。
随着健康意识抬头,愈来愈多国人重视自我体重管理,然而在健身的人,该怎麽看待碳水化合物?对此,医师提醒,足够的碳水是帮助肌肉在训练后修复的关键,如果运动后完全不摄取碳水,肝醣无法被补充外,吃下去的蛋白质几乎会被直接当成热量烧掉,因此他也分享运动前、中、后碳水摄取方法,并直呼「碳水不是万恶渊薮」。
芦洲爱林诊所医师林智葳在脸书粉专「型男权葳 Wei医师~林智葳医师」发文指出,米饭、麵包、手摇饮内的糖浆进到身体里后,会被消化成葡萄糖和其它单醣,单醣经过胰岛素作用后可以被送进细胞内,而碳水是身体能量系统的主力;理想的热量组成为碳水50%、蛋白质30%、脂质20%,极低碳水的饮食非常危险,不建议在没有医疗监督下贸然实行。
运动前不适合补充高GI饮食
林智葳表示,吃进食物后,食物里的碳水会让血糖升高,血糖窜升速度越快者,其升糖(GI)指数就越高;比较精緻、没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像是白吐司、精緻麵条等其GI值较高;地瓜、燕麦、糙米等较粗粮、纤维较多的食物则较低;GI值高的食物有个缺点,就是血糖会在短时间内极速上升又迅速回落(因瞬间高血糖造成后续的胰岛素分泌效应),因此运动前不适合大量补充高GI食物,避免造成运动中低血糖风险。
烹调方式也会影响升糖指数
林智葳说,同样食物也会因为烹调方式、温度不同而影响GI值,例如白米饭若炖煮成较易入口的稀饭,其GI值就会升高、本来富含纤维的水果被打成汁后,变得更容易吸收,GI值也会明显变高;刚烤完的地瓜热呼呼更好入口消化,GI值也会比放久变冷的地瓜要高。
碳水不够肌肉不易成长
林智葳强调,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除了供给身体所需热量,多余的碳水会被用两种形式储存在身体里,分别是肝醣和脂肪,肝醣70%会被存在肌肉里,随时被动用来产生能量;肝醣没有充饱的肌肉不会饱满,很多人只重蛋白质却没有注意碳水的量,肌肉当然不会被充饱,但人体储存的肝醣有限,成年男性大约500g就已达储存极限,再剩余的碳水就会无情地被转化为脂肪。
林智葳建议,依饮食和训练週期而定碳水量,如果以1名成年人且其体重处于稳定维持期时,每天碳水的建议量为3.5至5倍体重克数,像是以70公斤为例,每天就会摄取250至350克的碳水总量。
训练前中后该怎麽吃碳水
●训练前1至2小时:中低GI碳水,最好含有适量纤维延长运动中的饱足感,可以让训练中较有能量且不会突然低血糖,饮食像是御饭糰、地瓜、燕麦等。
●训练中20至30分钟:如果真的无法在训练前1至2小时进食,会建议在运动时约20至30分钟稍微补充葡萄糖饮料,维持稳定血糖为主。
●运动后30分钟内:建议少量高GI食物,可以迅速补充肝醣,例如可以考虑300ml运动饮料、果汁、少量蛋糕等。
●运动后30分钟后:中低GI饮食,搭配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素,训练后是最重要的1餐,关乎肌肉修复与合成。
林智葳提醒,适量且足够的碳水是帮助肌肉在辛苦训练后修复的关键,刚训练完后肌肉组织内的肝醣都被消耗殆尽,如果运动后完全不摄取碳水,肝醣无法被补充外,吃下去的珍贵蛋白质都几乎会被直接当成热量烧掉,非常不划算,且胰岛素是肌肉合成的关键激素,身体没有碳水,其胰岛素分泌不足,增肌效果一定不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