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生食野生贝类当心中毒! 食药署:慎选来源、彻底煮熟

食药署表示,要避免贝类食品中毒,切记将贝类彻底煮熟、选购及食用要慎选来源;图为情境照。

夏天到海边吃海产要特别注意!食药署在脸书专页「食用玩家-食药署」与食药好文网提醒,直接生食野生贝类水产品,像是生蚵、生蚝、扇贝、鲍鱼、蛤蜊及淡菜等,若处理不慎,很有可能引发食品中毒。食药署表示,要避免贝类食品中毒,切记将贝类彻底煮熟、选购及食用要慎选来源,避免购买或食用来路不明的贝类水产品。

食药署强调,要避免贝类食品中毒有两个重点:

●彻底煮熟:贝类水产品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而且调理食品前后需洗净双手,料理过程使用的生熟食刀具、砧板应分开,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慎选来源:选购或食用贝类时,应慎选供应商,避免购买或食用来路不明的贝类水产品;特别是天然野生贝类,一定要秉持着「天然ㄟ有天然的风险」原则,切勿自行採摘食用。

食药署说明,贝类水产品的食品中毒机制可以分为微生物污染及贝类毒素。贝类若遭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像是诺罗病毒、肠炎弧菌等,而民众在食用前未充分加热,即有可能食用后导致中毒。

食药署指出,贝类为滤食性生物,会摄食藻类如涡鞭毛藻、硅藻等,藻类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藻类毒素」,可能大量累积在贝类组织中。贝类毒素在贝肉组织中相当稳定,即使经过高温加热也不易被破坏。

若食用有毒素的贝类后会出现噁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刺痛、口部及四肢麻痺,甚至可能出现吞嚥困难、呼吸系统中止或致命。贝类毒素中毒较为少见的案例有失忆性贝类毒素,会造成短暂性记忆力丧失。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大前端WP主题 更专业 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