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从来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的电话也能被人给盘了…按道理说,我身边的朋友虽不敢讲都多么厉害,但也不至于走上借钱被人追债的地步啊,而且是这种被人家轰遍通讯录的情况,真的是头一回遇到。但是,能如何呢?一下午几十个电话,说我的朋友某某某借了人家多少钱,然后要我帮忙催来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反正我是很无语,真心很无语…
俗话说的好,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救人急而不救人贫。可是到了当下似乎一下子反了过来,处处都是救贫而非救急的举债…就拿现在各种平台的恶臭广告以及宣传来说,真是忽悠人忽悠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几乎,嗯,不是几乎,是全部,当下全部的平台都在这么玩,把大家忽悠的好像借钱不用还似的…什么坐飞机借钱升舱啊,借钱给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啊,面对心仪的物品买不起可以找它们借钱啊,这样的广告和宣发真的不要太多…然后呢,这些平台无一例外都在规避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从不跟你谈还钱以及利息的事,或者说是在宣发的时候不讲这些,等到你心动了,去借了,到时候…那就是上船容易下船难了。真的,从之前的校园贷到当下的全行业覆盖,几乎我们能够看到的任何软件,只要有广告的地方那一定有借钱的广告…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是不是这样,至少我是没有找出有例外的。
什么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这个就是了。忽悠你去花远超自己工作能力的钱,去花当下并不属于你自己的钱,去花基本上完全没必要花的钱,就是如此…我们常讲,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但是在这些无所不在的广告和宣传的洗刷之下,不动心的人还真不多…当然,可能你会说,我就不动心啊,我身边也没有几个动心的啊,怎么可能像你说的那样能忽悠到很多人呢?这个…就是所谓的圈子了。要知道,兔家中低收入的群体是占绝大多数的,而拥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是占少数的,你所能看到的,并不是这个社会的全部,而人家这些恶臭的广告目标对象其实并不是那些受过高学历教育的人…实话说,就拿我自己举例子,我手机上连某音的软件都没装,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没时间看。一天到晚累的要死要活的,有点时间不是顾及家庭就是被催着码字,哪有时间看那玩意儿浪费光阴呢?
可是…很多人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很多场合和地方我都见过许多人没事儿就在那刷某音…虽然从个人角度出发难以理解,但是…存在既合理吧,也只能这么解释了。对于借钱这个事儿,我的观点一向是很保守的,可以这么说,我基本上是不借人钱的,不往外借,也不去借别人,从小父母教育我的就是要去做符合自己实力和能力的事情,而家里也几乎不作任何奢侈的消费。即便是给我过生日,也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顶多买个蛋糕然后母亲再去买点菜做一桌子饭全家团聚。至于说到了上学之后,家里对我个人的花销更是严格把控,有想要的东西了得用好的成绩来换,但也不能过于离谱。所以像攀比的习气自小在我身上是没有的,即使家庭环境也就是大众的境况,但我能做到不去超前消费,不去花不属于自己的钱。所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其实还是挺重要的,当然,受后来环境的影响也同样重要,不过这就考验每个人的自制力了…
亲人病危、结婚购房、投资生意、助学借款…这些急需用钱以及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借钱都是属于正常范畴的,可是要为了追求奢侈享乐的生活、别人羡慕的目光、毫无必要的虚荣,为此去借钱消费的话,那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了。然而,现在所有的平台都在鼓励或者变相鼓励大家花钱,这本身就是有问题,所以为啥蚂蚁被喊去喝茶,一些平台也都受到兔家的告诫,就是源于它们引导了错误的价值观念。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寅吃卯粮成为了主流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早晚会像大洋彼岸的鹰家一样,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后走向没落。因为当借的钱无论如何都还不上的时候,那么所引发的连锁性问题就真的难以去想象了…因此我始终觉得,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兜里有糖小孩缠娘,那些没必要的花费,那些没意义的虚荣,真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当一切散去之后,你所面对的还是那高额的还款单和利息,以及身边人鄙夷的目光。
所以说,没事儿别借钱,张那个嘴的同时,不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对各个平台,都不会是白给而不用还的。有时候欠亲人朋友的可能只是钱,而欠各个平台的可能就是命了…毕竟,这些年各种各样因为在各种平台上借钱而引发的人伦惨剧,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不说了,还是努力工作赚钱吧,愿大家都能够腰缠万贯、堆金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