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阅读是童年的祸害”

和现今流行的观点相反,卢梭在《爱弥儿》告诉我们:“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书本教我们谈论那些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当然,童年也是被创造出来的。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引言部分说:“童年的概念时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许是最具人性的一个发明”,既然是被创造出来的,那有朝一日的消失也在情理之中。即便不消失,也会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变化,被渗入本不属于它的成分。

19世纪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在写作著名的幻想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之外,还为儿童创作了一部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这本书来到中国,是源于诗人屠岸的一次“偶遇”:“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里见到了一本斯蒂文森的英文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爱不释手,倾囊购归。”虽然“还有一种不太好闻的霉味”,但屠岸还是“被深深吸引住了”。因为,“(这部诗集)表现出一个成人在重新捕捉童年的情绪和感觉时的异乎寻常的精确性。”

儿童诗都来自成人的创造,因此它所记载的只能是成人在重新回忆童年的情绪和感觉,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儿童本身所具有的。所谓“精确性”,大概是指这些诗歌尽可能的还原了儿童的内在或是外在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杜绝了成人的思想对童年世界的重构。

在斯蒂文森的这部儿童诗集中,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这种“精确性”。

“有时候,用一个钟头光景

我瞧着铅制的兵丁行军,

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

操练在被褥铺成的山林

 

我是个伟大的严肃的巨灵

在枕头叠成的山上坐镇,

凝视着面前的山谷和平原

做有趣的被子大地的主人。”(《被子的大地》)

这个生病了,躺在床上的孩子的想象。读着这些句子,我仿佛也回到童年时的小床上,那时我经常躺在那里,透过南面的窗子,望着院子里的大树上的错乱的枝条和密密的叶子。它们可以构成几百种图案,也就有了几百个故事任我编造。

冬天,我在黑夜起床

借着黄黄的蜡烛光穿衣服

夏天,事情变了样

还在白天,我就得上床(《夏天在床上》)

这是一个有趣的生活细节。孩子们不愿意上床休息,因为他们总是玩得不够。冬天的夜晚来得早,孩子们只能钻进被窝里。夏天就不同了,他们就要找到一个借口:天还亮着呢!

“这个想法有多么美好

世界上到处是肉饼和甜浆”(《奇想》)

这个奇妙的想象,应该是《美食从天而降》的源头吧。《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则是这种儿童想象和工业制作的结合。

诗人是有差异的。有的诗人,如斯蒂文森,愿意写儿童的诗。有的诗人,比如金子美玲,则要写自己的诗。她并不追求捕捉童年的“精确性”,而是着重于捕捉自我的““精确性”。

“夏天”,晚上是夜猫子

早上是大懒虫。

夜里我睡了以后,

它还不睡,早上,

我叫醒牵牛花的时候,

“夏天”却还不起床。

清清凉凉的

微风这样说。(金子美玲《夏天》)

这首诗同样写到了夏天的长长白昼,写到了自己在天尚未黑透之时便已上床。但和斯蒂文森不同的是,这首诗的感觉更加细腻,更像是一个具有童心的成人的作品,而并不完全是儿童的视角。“清清凉凉”,甚至有禅宗的滋味。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光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金子美玲《积雪》)

这首更为有名。上层的雪冷吧,下层的雪重吧,这些疑问带有儿童的思维,然而,这首诗其实基本完全走出了儿童诗的藩篱。冷冷的,不仅是上层的雪,而是冷在写诗的人心中。沉重的,也不是下层的雪,而是诗人的悲惨遭遇。孤单的,仍然不是雪,是没有希望的人生。

这首其实是反映成人思绪的儿童诗,受到广泛的称赞。然而,人们既没有仔细体会诗歌中的成人的心理底色,也没有认识到这种底色是诗歌得以传播的真正原因。这种忧郁的充满悲伤的心理,正是现代人的共有心性。刘小枫在《金钱  性别 生活感觉》一文中断定,“现代性不过使得在形而上学的无聊和孤独中担负个体法则的个体心灵更为沉重而已”,人们需要灵魂,但总是寻找不到,这是现代人的忧郁的根源。

因此,当我们读到金子美玲的诗歌时,被她的痛苦深深吸引。如果我们将这些诗歌送到孩子面前,谁又能知道他们会不会被这些源自生命本体的忧郁所感染,而提前成为一个忧伤的成人呢。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大前端WP主题 更专业 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