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的嘴角原先出现一颗褐黑色突起物,几个月过去,这颗「痣」竟演变为溃疡,擦药也不见改善。(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记者翁聿煌/新北报导
85岁锺奶奶的下唇角出现一颗褐黑色的突起物,因为不痛不痒,她以为只是长一颗痣而不以为意,但几个月后,这颗「痣」竟然溃疡,擦药没有改善,伤口还越来越大,就医接受病理切片检查,竟验出「皮肤基底细胞癌」,经广泛性楔形切除术清除病灶,术后仍需定期回诊追蹤。
台北慈济医院整形外科医师李京轩指出,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任何有皮肤的部位都可能生成皮肤癌,危险因素包括:紫外线曝晒、家族史、接触化学药剂、皮肤反覆发炎等,年纪越大的发生机率也越高,皮肤癌可依癌细胞来源的不同分为多种形态,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细胞癌3种。
基底细胞癌不易转移及时手术可治癒
他说,黑色素细胞癌病变引起的黑色素细胞癌最棘手,恶性度、转移率都高,所幸发生率仅十万分之一;由皮肤角质细胞癌变产生的基底细胞癌最常见,佔所有皮肤癌的50%以上,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且不易转移,及时手术就能有效治癒。
李京轩表示,皮肤癌的诊断需仰赖切片检查,医师会依肿瘤大小、侵犯部位来评估治疗方式,一般以手术切除为治疗首选,为求除恶务尽,手术时会由病灶向外延伸预留0.5公分以上的安全範围进行广泛性切除。
他提醒,皮肤癌初期往往因为不痛不痒,被民众误以为只是黑斑、长痣而延误治疗;而紫外线是造成皮肤癌的最大元凶,民众外出应做好防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