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四致“新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你好!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首先祝你们节日快乐!

在安庆这个地方迎接“五四”青年节,很有意义。因为安庆有一位“永远的青年,”他就是《新青年》的创办人陈独秀先生。新华社今年的五四致辞——《致青春 致未来》,就以陈独秀先生为例,谈“何为青春?”“何为新青年?”。

何为青春?自日本归来的陈独秀,在一场江南春雨,萌生了创立《新青年》以启蒙中国青年的想法。这就是蓬勃飞扬的青春。

何为新青年?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奋起救国,为中国之富强,虽万死而不辞……毛泽东28岁参加中共一大,周恩来23岁参加中国共产党,邓小平18岁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们就是胸怀理想、艰苦实干的新青年。

陈独秀先生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青年教师之于学校、之于教育、之于国家,也正如新鲜活泼细胞之于身体。未来的你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而未来的你们,则在今天的你们的手上慢慢被塑造出来,由你们的理想、努力、实践、探索……塑造。

一个青年老师要怎样去创造未来的自己,或者说,我们要创造怎样的自己呢?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或许不仅仅是青年教师——当下乃至今后一直要去思考的重要命题。在此,我向你们推荐一个人的一篇文章,这个人是苏霍姆林斯基,这篇文章是他的名作《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致未来的教师》。青年属于未来,致未来的教师,某种意义上就是写给青年教师的。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并不是一个坐在书房里的研究者,而是始终站在教学、办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1939年,21岁的青年苏霍姆林斯基毕业于一所师范学院的函授部,从此走上了教学岗位。1948年,30岁的青年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家乡一所农村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直到去世。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很特别,不仅兼任教学工作,还继续担任班主任,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学生。可以说,他所有的教育思考,都来自最真实的观察。而那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也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而成为教育史上的最重要的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他有一本书,名字就叫《要相信人》。书中提出“应当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开端具有无限的信心”,很有点像中国古代孟子的性善说。他的思考,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彩,充满着美好的诗意。我读他的书时,经常感到自己是在阅读普希金、阿赫玛托娃的诗歌。

他谈人生的意义,是这样说的。“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要理解这样一个真理:我们来到世上,又会离开人世,而且再也不会回到人世间;世界上有最大的欢乐——人的诞生,也有最大的痛苦——人的死亡。真正理解这一真理,才会使人成为聪明的思想家、成一个在智力、精神、心灵和意志方面都富有教养的思想家。”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上林觉民《与妻书》,林觉民从对自己妻子的挚爱出发,把生命奉献给了为他人的革命事业,令人敬佩。但是,我们也不禁想问,为什么那样细致的爱,却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他说,“没有精细和柔弱,那种真正心灵上的坚定、勇敢、对原则的忠诚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那种柔弱的爱,人才会有真正的坚定、勇敢。我想,理解了这句话,我们或许也就能对一百年前的那群新青年们,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分享《致未来的教师》的一段文字: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不是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要是我们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再次祝大家青年节快乐!

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属于新青年的节日!新青年是指向精神的萌发的。有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创造的人,就是新青年。

新青年可以是现在的你,也可以是将来的你。这取决于你的理想、你的道路、你的选择。

只是青年教师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做“新青年”教师,要努力做“永远的青年”!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大前端WP主题 更专业 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