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提醒,痘疤治疗预防胜于治疗,当痘痘产生时需积极治疗,降低发炎减少皮肤破坏与色素沉澱,同时也要做好防晒工作,千万不要自己乱挤或涂抹不知名药物、偏方;图为情境照。
当脸上痘痘消失后所留下的痘疤,有些人会使用化粧品来解救,不过医师提醒,痘疤治疗预防胜于治疗,当痘痘产生时需积极治疗,降低发炎减少皮肤破坏与色素沉澱,同时也要做好防晒工作,千万不要自己乱挤或涂抹不知名药物、偏方。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医师郑人榕在脸书粉专「TFDA 化粧品安全使用」发文指出,预防绝对胜于治疗,要避免痘疤首要条件,就是当痘痘产生时要积极治疗,降低发炎减少皮肤破坏与色素沉澱,因为一旦痘疤产生时,需要花更多心力去抚平疤痕。
如果不幸产生痘疤又该如何处理?郑人榕表示,根据临床上的分法,痘疤大致可分为「凹疤、凸疤、红疤、黑疤」4类,患者可同时出现4种不同型态或其中的1、2种痘疤,医师治疗会依据不同表现给予最适切处理。
●凹疤(最常见):雷射(汽化型及非汽化型分段式雷射,俗称飞梭雷射、皮秒雷射)、电波、微针、局部化学换肤、皮下切割重建法、W型切除、真皮移植或配合注射填充等複合式疗程来治疗,不同凹疤需搭配不同处理方式。此外,凹疤治疗是一个破坏重建再修复的过程,常需要多次处理及不同凹疤处理方式互相搭配,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凸疤(肥厚疤痕或蟹足肿):利用局部注射类固醇治疗、冷冻治疗或与染料雷射搭配,并配合使用去疤药膏,从破坏疤痕部位皮肤的微循环,有效改善凸疤产生。体质容易展生凸疤的人,建议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红疤:可利用脉冲光或染料雷射,少部分研究也可使用非汽化型分段式雷射,并可搭配使用去疤药膏。
●黑疤:痘痘急性期的药物如外用A酸、杜鹃花酸等药膏,其实就有抑制黑色素生成功能,当痘痘缓解时所留下的黑痘疤(色素沉澱)则可由外用维他命C导入、果酸换肤、美白药膏,另外也可口服传明酸,最后搭配雷射治疗(净肤雷射、皮秒雷射等),这些都是可以加速除色疤的方法。
郑人榕提醒,后续如果真的还是不幸留下痘疤,也要先给专业皮肤科医师评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由于每位患者的痘疤型态、深度、面积大小都不一样,对于治疗效果的期待,能接受的恢复期长短也各不相同,因此常常需要客製化,组合多种疗法,全方位多面向的合併治疗,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食药署也提醒,化粧品不具有「除疤、去痘疤」的功能,有痘疤困扰要寻求医师诊疗,才是最正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