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粽子也战南北! 营养师教避开「这些」隐藏热量地雷

营养师提醒,吃粽子时除了留意烹调方式之外,食用粽子的时间也要尽量避免在睡前4小时吃,更是千万不要当作宵夜食用。

许多人经常在网路上大战南北粽的馅料与好吃程度,两者经常难分轩轾。但营养师指出,北部粽大多炒过,油脂较高;南部粽虽经过水煮较少油,但加上花生粉和淋酱后,热量一样爆表。因此,若想健康吃粽,就要懂得挑选,或是适时适量的享用粽子。

李其昀在脸书粉专「零距离营养师 David 李其昀」发文整理出南北5种粽子差异,并提醒,吃粽子时除了留意烹调方式之外,食用粽子的时间也要尽量避免在睡前4小时吃,更是千万不要当作宵夜食用,因为糯米含支链澱粉,造成其黏性高,不容易化解,每天建议食用一颗,小粽子最多两颗就好,如果一不小心吃太多,就容易有胃酸逆流、打嗝、胀气、噁心、呕吐等问题产生。

北部粽 – 熟米熟馅、蒸煮

大部分的北部粽,不仅馅料都经过大火炒过,糯米本身在也会拌入油葱增加风味,整体的做法跟油饭有点类似;当然浓郁的香味,也会随着高油脂的烹调方式,仅仅一颗粽子的热量就要大约2碗白饭的热量,再加上近年内馅精緻度不断提高,像是鲍鱼干贝等高级食材,胆固醇也是另一个需要留意的误区。

南部粽 – 生米熟馅、水煮

最多人诟病的就是口感黏腻,因为透过水煮方式,虽然一部分的油脂在经过滚水烹煮的时候已经流失,但很多南部粽都会沾酱或是使用酱汁提味,甚至撒上大量花生粉,反而又把在烹煮时拿掉的热量又补回来,同时也容易产生高纳问题。

客家粿粽、硷粽 – 生米熟馅、蒸煮

两款粽子的大小相对小了点,但因为体积小,很容易有食用过量的可能。客家粿粽使用的是糯米浆搭配炒过的馅料,因为体积小所以常常让人一颗接着一颗,但仅仅一小颗的热量却已经超过一碗饭的程度,在选用上也要留意不过量。而硷粽本身虽然热量不高,但市面上很多会包红豆馅再搭配蜂蜜或是砂糖,让整体热量比大颗的粽子还惊人。

菜粽 – 生米熟馅、水煮

因为少了动物性油脂的香气,会透过更多的油和香料爆香,菜粽更是容易添加过多花生和花生粉来提味,让他虽然没有肥肉但却因为花生的关係热量爆表,如果在淋上酱油或是酱汁,整体的热量更是容易超过荤食的粽子。

小米粽 – 生米熟馅、水煮

传统原住民美食小米粽又称为阿粨(a-bai),过去族人只在小米收成后的丰年祭活动,才会製作阿粨食用。小米不含麸质,较不会刺激肠道,阿粨混和小米和圆糯米两种主食材,搭配猪肉丁、萝蔔乾、香菇等配料,且使用假酸浆叶取代粽叶,高纤维的假酸浆叶对于肠胃道的负担也大幅降低,相较于其他种类的粽子,阿粨对于身体的负担相对少,不过一颗小米粽热量也有255大卡,还是不能多吃。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大前端WP主题 更专业 更方便